摘要:中国云计算的产业规模至2019年将达到4300亿元。
距离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云计算三年行动计划(2017-2019年),已经将近有一年半时间。麦肯锡发布调查报告称,中国政府部门和云计算企业已经意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,他们将奋起直追,加速云计算的落地应用。
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行动计划,中国云计算的产业规模将从2015年的1500亿元,增长至2019年的4300亿元。
麦肯锡报告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点:
1.中国在云计算上的投入大幅落后于美国。以占国家IT总预算的比重为例,美国2017年的云计算投入占美国IT总预算的29.1%,而中国2017年的云计算投入只占中国IT总预算的14.4%,只比美国在2013年的水平(13.6%)略高一点。
2.在中国,私有云的比例明显高于公有云,这与美国恰好相反。中国私有云投入占IT总预算的7.9%,公有云投入占IT总预算的6.5%。在美国,私有云只占IT总预算的5.2%,公有云则占到了23.9%。麦肯锡分析师预测,未来三年,中国公有云投入年均增长率降超过20%。
3.公有云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。2017年公有云的价格下降了30%,其中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由两家本土企业和一家外国企业所拥有。但是麦肯锡认为,无论是规模大小的云计算企业供应商,都有可观的商业机会。
4.从行业应用的意愿来看,互联网服务公司的意愿最为强烈,金融领域排第二,人工智能和高科技领域排在第三位。这与美国是基本相同的。
5.中国公有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,主要是迁移到云的高成本,以及对于安全性的担忧。
麦肯锡在报告最后给出了五个建议:
1.技术支持是基础。云服务供应商需要开发完整的功能组合,以满足企业所需。
2.价格战不可避免。公有云供应商可降低价格以获得市场份额,利用规模提高效率,降低硬件价格优化成本。
3.迁移必须更容易。对于中国企业来说,迁移的成本和难度是搭建云的最大障碍,因此供应商必须尽可能地使流程简化且廉价。
4.安全至关重要。由于中国企业对安全漏洞保持高度警惕,特别是在拥有大量机密数据的金融服务等行业,供应商需要确保安全。
5.为云投资做好准备。由于现阶段中国企业面临较高的迁移成本,因此供应商必须为云构建强大的业务案例,将其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引擎,而不仅仅是技术服务。